記者陳柏翰/台北報導 據調查,國內每年約新增  500名多發性骨髓瘤病患,就醫的原因以骨痛與骨折最常見。醫師指出,雖然近年來新藥接續問世,讓死亡率逐漸下降,但病患之後的社會與心理層面支持,也應受到重視。 癌症希望基金會  26日與台大醫院公布首次「多發性骨髓瘤癌友及家屬癌後生活需求」研究結果,盼能癌友善用社區抗癌資源、改善生活品質並建立正向目標。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黃聖懿醫師表示,根據統計顯示,多發性骨髓瘤是國內發生率第  3高的血液癌症,每年新增患者數約  500人,且發生率持續增加。根據台大醫院統計,過去  1000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就醫的原因,以骨痛與骨折最常見。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齡約在  65-70歲,但這些高齡病患卻常將骨鬆、貧血等相關症狀,誤認成是慢性病而延誤治療,黃聖懿說,曾有一名  70歲的男性,長期有貧血的症狀,兩年前騎車摔倒至骨科就醫後,發現骨密度相當差,轉診至血液腫瘤科後,才確診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。 黃聖懿說,近  10年來新藥接續問世,治療上可藉由不同藥物組合、搭配移植,讓患者的存活期從過去的  2年半延長至  5-7年,甚至有  1/4病患能超過  10年,死亡率逐漸下降。隨著存活時間延長,臨床的處理重心也從疾病治療,逐步轉移到社會與心理層面的支持。 根據「多發性骨髓瘤癌友及家屬癌後生活需求」研究,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鄭凱芸表示,研究報告發現,活動假牙藥物的副作用、疾病造成行動力降低等,都是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生理上不適及對生活造成困擾的原因;另外,照顧者面臨問題則包括有壓力大、過多醫療資訊的轟炸,以及醫病溝通的有限性等。 鄭凱芸建議,應嚴密監控病人疼痛並關注照顧者需求;提供科技整合的照顧模式;提供專業講座填補醫病溝通的缺口。此外,也期待衛生主管機關對治療環境能更加友善,如改進電子病歷便利性,並擴大健保給付用藥類別與療程上限,讓病患在治療上無後顧之憂。

整齊的牙齒排列、形態與顏色對漂亮的笑容非常重要。全口植牙包含以矯正技術來改變牙齒與牙齦的排列與角度,可使臉型變的更好看,亦可以審美手術重建牙齦缺損,也可使用具有自然與美感顏色的假牙人工植牙、貼瓷、或漂白重建牙齒的植牙過程美麗外觀。

全口重建是將人工植牙骨整合。瑞典布蘭馬克博士微創植牙在西元1965年,德國 ITI 團隊於一九七零年代發明鈦金屬骨整合技術並用於人工植牙至今約40年,簡單與具有完整科學基礎的全口重建治療模式,使得植牙成功率遠高於傳統假牙。由於全口植牙的使用可避免修牙齒做牙橋,防止牙槽骨的萎縮,增強活動假牙的穩定性,使得植牙治療成為今日與未來贗復牙科的主流。並進一步發展立即植牙,立即受力,一小時植牙與假牙完成的技術。門牙審美植牙是最具挑戰性、最困難也是當代植牙研究的焦點。

植牙就是把鈦金屬做的牙根型的圓柱體(植體)植入口腔缺損牙齒的齒槽骨中,取代牙齒的原有之牙根,待三至六個月後植體與骨頭緊密結合後,才能在鈦金屬上製作假牙,始能替代牙齒的行使功能,因其植牙體部分深植牙床骨內,故不需要與自然牙齒相連,即能承受正常之咀嚼力量,功能美觀上幾乎與自然牙無異。植牙的費用也因療程而異,依照一般單顆植牙的參考費用為五萬至十萬元不等,但還需經由醫師初步診斷口腔狀況,才可確定實際費用。植牙後我想不需要再做美白牙齒了,因為植牙下去跟你原來牙齒的顏色是一樣的,色澤渾然成真,如同自然牙齒顏色一樣。植牙後可以做矯正。無論是年齡或是意外等因素造成的缺牙,植牙是找回生活便利性與自信心的必需選擇,尤其是恢復咀嚼功能,不用再眼巴巴望著美食卻無福消受,從外觀上也能恢復臉部往日的立體感,開口說話或大笑時無須再遮遮掩掩。 但是過去植牙手術帶來的疼痛感,讓不少人視植牙為畏途,寧可一口爛牙也不願進牙醫診所,國際醫學研究更指出,牙齒不健康除了妨礙進食,還容易導致腸胃道疾病出現。幸好在科學輔助器材的快速發展下,目前植牙手術已經可以將傷口達到最小化,大幅縮短手術時間,同時減輕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不適與疼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osissc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